万通商务网
首页-百科词库

振动试验机

振动试验机提供产品在制造、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环境,鉴定产品是否有承受此环境的能力,用于发现早期故障,模拟实际工况考核和结构强度试验。此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、航空、航天、通讯、电子、电器、汽车制造等行业。
振动试验机

使用特点

1、工作温度:5℃~35℃

2、环境湿度:不大于85%RH

3、电子式控制、振动频率、振幅可调,推动力大,杂音小。

4、高效率、高负载、高频宽,低故障。

5、控制器易操作,全闭封,极安全。

6、效率振动型态。

7、移动式工作基架,易于放置,美观大方。

8、适合生产线、流水线做全检。

振动试验的目的

振动测试的目的,在于实验中做一连串可控制的振动模拟,测试产品在寿命周期中,是否能承受运送或振动环境因素的考验,也能确定产品设计及功能的要求标准。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提升3%的设计水准,将增加20%的回收及减少18%的各项不必要支出。振动模拟依据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的方法,如共振搜寻、共振驻留、循环扫描、随机振动及应力筛检等。

振动试验的效应

1、结构的强度;

2、结合物的松脱;

3、保护材料的磨损;

4、零组件的破损;

5、电子组件之接触不良;

6、电路短路及断续不稳;

7、各件之标准值偏移;

8、提早将不良件筛检出;

9、找寻零件、结构、包装与运送过程间之共振关系,改良其共振因素。

而振动测试的程序,须评估订定试验规格,夹具设计之真实性,测试过程中之功能检查及最后试件之评估、检讨和建议。

技术参数

1、最大试验负载(kg):130 (根据用户需求定制)

2、频率范围(0.01Hz):1Hz~5000Hz(可设定1秒到1年的时间)

3、扫频范围(0.01Hz): 1Hz~5000Hz(可设定1秒到30天时间)

4、振幅(可调范围mmp-p):任意调整振幅0~5mm

5、最大加速度:任意调整最大加速度0~20g(200m/s2 )

6、振动方向:垂直、水平、垂直+水平

7、振动波形:正弦波(半波/全波)/最大正弦波激振力2000kgf

8、可程式(0.01Hz):1-5000HZ,1-15段每段可任意设定频率和时间,可循环

9、倍频(0.01Hz):5段成倍数增加①低到高频②高到低频③低到高再到低频/可循环

10、功率:2.2Kw

11、振动台面尺寸L*H*W(cm):50*50 45*45(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)

12、台体尺寸L*H*W(cm):垂直50*20*50

13、电源电压(V):220±20%

操作说明

1、将所需测试之试样装置于工作台面上(并安置稳妥)。

2、打开电源开关,调节旋钮至所需的振动频率;在计时器中设定所需测试时间。

3、按下启动按钮及计时开关,开始测试。

4、到达设定测试时间后,试验机自动停机。

5、清洁工作台面,整理测试结果。

注:

a、调节变频器的频率注意事宜:振动时,此机台的电源频率调节范围为20~50(Hz)。

b、机台空负荷工作时振动频率不易太高。如有急紧情况发生时,请铵下紧急停止开关。

注意事项

1、检查电源线有无划破损;

2、检查输入电压:注意相位平衡及电源电压波动幅度不可偏差太大,接地必须良好;

3、放置环境:适合于常温至45℃以下且通风良好无腐蚀环境;

4、试验过程中,注意安全,发现异常时,请勿惊慌,必要时,关闭总电源。

5、仪器不可用作测试带有挥发性﹑易碎易爆﹑腐蚀性气体发生的产品。

发展方向

1、信息技术振动试验机仪器:主要发展振动试验机仪器软件化智能化技术、总线式自动测试技术、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、新型元器件测量技术及测试仪器、在线测试技术、信息产业产品测试技术、多媒体测量技术以及相应测试仪器等。

2、科学测试振动试验机: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、环保监测仪器仪表、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、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、大地测量仪、电子速测仪、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实验机、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。产品以技术含量叫高的中档产品为主,到2005年在总产值中占50%~60%。

3、振动试验机元器件:"十五"及2010年以前,尽快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、市场效果好的产品,品种占有率达到70%~80%,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0%以上。通过科技公关、新品开发,使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,部分产品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。

4、电工仪器振动试验机: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、电子式电能表、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。到2005年,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5%;到2010年,高中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%。

5、工业自动化振动试验机: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、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;全面扩大服务领域,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,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,5年内数字仪表比例达到60%以上;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。

手机版 电脑版
版权所有 2009-20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