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通商务网
首页-产品目录

看中医前须知 中医问诊问什么

其它参数:
产品介绍:

你了解中医  问诊都问什么问题吗?我们都知道中医  有望闻问切四法,作为就医  者,在就医  前,对这些问诊问题有一二知晓,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加以注意,以便给中医  讲述时更为全面,方便看病。

中医  问诊问什么

一、一般问诊

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婚姻、职业、籍贯、住址等。

了解一般情况,可取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,不同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籍贯等可有不同的生埋状态和不同的病证,如麻    疹,水痘,百日咳多见于小儿;青壮年患病以实证多见;老年人体弱久病以虚证多见,妇女除一般疾病外,还有经、带、胎、产等特有疾病。长江以南的江湖岸区有血吸虫病;蚕桑地区则多见钩虫病。矽肺、铅中毒、汞  中毒与职业病有关。

二、详细问诊

1、问寒热

寒热的产生,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,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。

但寒不热:病人感觉寒冷,而不发热。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。

但热不寒:病人发热,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,为里热症。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,出汗、大便秘结为实热证。若午后低热,伴有手足心发热,夜间出汗,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。

恶寒发热: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。表示外感病的初起。

寒热往来:寒与热交替出现。寒热往来定时者,为疟疾。寒热往来不定时者,伴两胁胀痛、口苦为肝胆病。

2、问汗

汗出与阳气盛衰、津液盈亏相关。

无汗:外感病寒邪,发热、怕寒、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。

出汗:外感风邪,发热、怕风汗出者,为表虚证。

自汗:白天稍活动即出汗,常伴疲劳乏力、气短畏寒,阳气虚损所致,多为内伤病。

盗汗:指夜间睡着后出汗,伴有发热、颧红、心烦、失眠多梦、口干舌燥,为阴虚内热所致,为内伤病。

3、问疼痛

询问疼痛的部位、性质、程度以观察病情。

头痛:突然头痛,痛无休止、伴有怕寒发热,多为外感实证。头痛时发时止,有胀痛劳累后加重,或伴有眩晕者,多为内伤虚症。

胸痛: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,发热咳嗽、痰黄而稠;胸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,或刺痛,反复发作,伴有心悸气短;

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;

胃病疼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,伴有嗳气吐酸  水。

4、问睡眠

失眠:入睡难或睡中易醒,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,或彻夜不眠。多为阴血不足,心失所养。常伴有心悸、多梦、耳鸣、潮热等症。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,常伴有面红、气短、口渴、胃部不适等症。

嗜睡:睡意很浓,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。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;肥胖者多伴有腹胀、痰多,为脾虚湿盛,清阳不升所致。

5、问饮食口味

包括了解饮水多少,喜冷喜热,食欲与食量,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。

口渴多饮: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,多见于热证、燥证,或汗、吐、下利太过。如渴喜冷饮,是里热伤津。尿多身瘦为糖尿病。

口不渴与渴不多饮:口不渴,不欲饮水多属寒证。口渴喜饮,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。口渴不多饮,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,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。

不欲进食与厌食: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,食欲低下,为不欲进食。如新病多为伤食或外感发热。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。若厌恶食物,多见于食滞内停,或肝脾湿热,。

多食与偏食:多食易饥,多因胃火盛,胃热则消谷。若久病之人,本不能食,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。偏食生米、泥土异物等是虫积。

口味:口苦为肝胆有热,口酸  有腐味为胃肠积滞,口臭为胃火盛,口淡为胃有湿、或虚证,口甜为脾有湿热,口咸为肾虚。

6、问二便

了解大、小便的性状、颜色、气味、时间、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,排便、排尿感觉等。










中医  养生


重庆上山贸易有限公司

免费会员

客服
登录
手机版 电脑版 下载安卓app 网址大全
万通商务网 版权所有©2020 h665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