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通商务网
首页-产品目录

自密实混泥土III(通用型)特价出售送货上门(图)

其它参数:
产品介绍:

     自密实混泥土III具有可灌注的流动度可填充全部空隙、满足设备基础二次灌浆的要求;耐久性:自密实混泥土III经上百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循环试验强度无明显变化、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强度明显提高;可冬季施工、自密实混泥土III允许在-10℃气温下进行室外施工;高的早期和后期强度、自密实混泥土III一天可达20Mp以上、三天可达40Mp、28天达到60Mp;自密实混泥土III不泌水、不离析、保证施工更加简便快捷、确保施工质量等性能;自密实混泥土III微膨胀、塑性膨胀和硬化期膨胀的双重效应、确保有效承载面( EBA )大于 90 %、均匀传递荷载、保证设备与基础均匀紧密连接、二次灌浆无收缩 .
产品用途
设备基础二次灌浆     
地脚螺栓锚固  
钢结构柱脚底板的二次灌浆
混凝土梁柱板结构加大截面等加固改造维修     
置换混凝土法加固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   
地铁、隧道、地下等工程逆打法施工 .
性能指标(依据GB/T50448-2008)
最大集料粒径(mm) 流动度(mm)初始值 流动度(mm)30min保留值 竖向膨胀率(%)3h 竖向膨胀率(%)24h与3h的膨胀值之差)
≤4.75 ≥290 ≥260 0.1~3.5 0.2~0.5
抗压强度
(Mpa)1d 抗压强度
(Mpa)3d 抗压强度
(Mpa)28d 对钢筋有无锈蚀作用 泌水率(%)
≥20.0 ≥40.0 ≥60.0 无 0
自密实混泥土III适用范围
★ 地脚螺栓锚固时:螺栓表面与孔壁的净间距在15-50mm及50-100mm适合采用自密实混泥土III、>100mm时适合选用本公司CGM-IV高强无收缩灌浆料(加固型) .
★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时:灌浆层厚度应在80-200mm之间适合采用自密实混泥土III、灌浆层厚度在5-30mm之间宜采用本公司自密实混泥土I、灌浆层厚度在20-100mm之间宜采用本公司自密实混泥土II、灌浆层厚度>200mm时宜采用本公司自密实混泥土IV .
★ 混凝土柱采用加钢板套灌浆加固时、原混凝土柱表面与钢板套的最小间距为10—20mm时、自密实混泥土II;最小间距不小于20mm时宜采用自密实混泥土II和自密实混泥土III .
★ 混凝土柱采用干式外包钢加固法灌浆加固时、角钢与模板的最小间距不小于30mm、角钢与原混凝土柱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mm时、应采用CGM-Ⅳ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.
灌浆施工

★  施工准备
1、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准备、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、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. 灌浆前应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、并经审查批准 .
2、 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、灌浆设备、模板及养护用品 .
3、 模板支护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04中的有关规定外、还应符合下列规定:
(1) 设备底座二次灌浆时、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00mm左右;模板顶部标高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
(2) 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、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、灌浆孔径不小于50mm、间距不超过1000mm、灌浆孔与排气孔应高于孔洞最高点50mm .
★   灌浆料的拌和
4、 自密实混泥土III拌和时、应按照产品合格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 . 一般地、自密实混泥土I、自密实混泥土II,自密实混泥土III,自密实混泥土IV型按13-15%的标准加水搅拌, 自密实混泥土V型灌浆料按9-11%的标准加水搅拌 .
5、自密实混泥土宜采用机械搅拌 . 拌和时间为2min(严禁用手电钻式搅拌器) .  采用人工搅拌时、拌和时宜先加入2/3的水拌和约3min、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和直至均匀 .
6、 每次搅拌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、以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.
7、 现场使用时、严禁在自密实混泥土中掺入任何外加剂、外掺料 .
8、 拌和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 .
★   地脚螺栓锚固灌浆
9、 地脚螺栓锚固工艺要求如下:
清理空洞→清除孔内积水→调整及固定螺栓(清除螺栓表面油污及铁锈)→浇注(拌和高强无收缩灌浆料)→养护→安装设备
10、 地脚螺栓成孔时、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mm、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5° . 螺栓孔壁应粗糙、应将孔内清理干净、不得有浮灰、油污等杂物、灌浆前用水浸泡8~12h、清除孔内积水 . 当环境温度低于5℃时应采取措施预热、温度保持在10℃以上 .
11、 将拌和好的自密实混泥土灌入螺栓孔内时、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位置 . 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、可适当插捣、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 .
12、 孔内灌浆层上表面宜低于基础混凝土表面50mm左右 .
★   二次灌浆
13、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、选用合适的灌浆方法 . 其工艺流程如下:
清理设备基础→支设模板→24h前开始浸水→灌浆前清除积水→施工机具准备→拌和自密实混泥土→二次灌浆→切斜角→养护
14、 灌浆前、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净、不得有碎石、浮浆、浮灰、油污和蜡质等 . 灌浆前24小时、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、灌浆前1小时、清除积水 .
15、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时、应从一侧进行灌浆、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、不得从相对两侧同时灌浆 . 灌浆开始后、必须连续进行、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.
16、 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时、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 .
17、 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、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沿浆体流动方向的底部推动灌浆料、严禁从灌浆层的中、上部推动 .
18、 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、宜在3~6h沿底板边缘向外切45°斜角 .
★    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
19、自密实混泥土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.
20、 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、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使其露出钢筋、将修补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、深度不小于20mm .
21、 灌浆前应清除所有的碎石、粉尘或其它杂物、并湿润混凝土基层表面 .
22、 将拌合均匀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.
23、 灌浆层的厚度大于150mm时、应采取相关措施、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.
★  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
24、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方法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GB50010环境类别分类、采取适当的灌浆工艺 .
25、 正式灌浆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孔道进行灌浆试验 .
26、 灌浆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:灌浆过程中、不得在自密实混泥土中掺入其它外加剂、掺合料 .
★   冬期施工
   日平均温度低于5℃时应按冬期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:
27、 灌浆前应采取措施预热基础表面、使其温度保持在10℃以上、并清除积水;
28、 应采用不超过65℃的温水拌和自密实混泥土、浆体的入模温度在10℃以上;
29、 受冻前、自密实混泥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Mpa .
★    高温气候环境施工
灌浆部位温度大于35℃、应按高温气候环境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:
30、 灌浆前24小时采取措施、防止灌浆部位受到阳光直射或其他热辐射;
31、 采取适当降温措施、与自密实混泥土接触的混凝土基础和设备底板的温度不应大于35℃;
32、 自密实混泥土入模温度不大于30℃;
33、 灌浆后应及时采取保湿养护措施 .
★    常温养护
34、 灌浆时、日平均温度不低于5℃、灌浆完毕后裸漏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 .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、自密实混泥土的裸漏部分应覆盖严密、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 .
35、 应保持灌浆料处于湿润状态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.
★  冬期施工养护
1、冬期施工、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、灌浆完毕后裸漏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 . 起始养护温度不低于5℃.在负温条件养护时不得浇水 .
2、拆模后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℃时、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. 冬期施工拆模时间及养护可参照下表:
日最低气温(℃) 拆模时间(h)

养护时间(d)

-10~0 96 24
0~5 72 10
5~15 48 7
≥15 24 7
 3、如环境温度低于自密实混泥土III要求的最低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增长时、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;养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》JGJ104的有关规定 .
包装贮运 
规格:50±1kg/袋、存放在通风干燥处并防止阳光直射 . 保质期为6个月、超出保质期应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  . 无毒、无味、无污染、不燃不爆、可按一般货物运输 .
如有疑问欢迎你来电咨询、价格可以商量 .

北京聚升泽宇科贸有限公司

免费会员

客服
混泥土搅拌车
混泥土泵机
混泥土振动
混泥土清渣机
混泥土搅拌站
混泥土劈裂机
混泥土染色地坪
混泥土绳锯切割
混泥土配重砂
花边机花模
登录
手机版 电脑版 下载安卓app 网址大全
万通商务网 版权所有©2020 h665.cn